山奈酚,一個比較小眾的黃酮類品類,被市場應用端和技術創新端盯住了。
文 Tony
黃酮類化合物是植物在長期自然選擇過程中產生的一類次生代謝產物,屬于多酚類物質,最早發現的黃酮類化合物呈黃色或淡黃色,故稱黃酮。廣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中,黃酮類是黃酮類化合物的重要亞群之一,包括木犀草素、芹菜素和柑橘素等。此外,黃酮醇類化主要包括山奈酚、槲皮素、楊梅素、非瑟酮等。
“黃酮類”是目前國內外營養產品和醫藥領域研究開發的重點,該類化合物在傳統中醫草藥體系中有明顯的應用優勢,相關成分應用的方向也是非常廣泛,包括皮膚、炎癥、免疫等產品配方。InsightSLICE對外發布的市場數據指出,到2031年,全球黃酮類化合物市場份額預計將實現可觀的5.5%復合年增長率,市場規模將達14.5億美元。
01 山奈酚,下一個市場潛力股
山奈酚是一種類黃酮,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豆類,如羽衣甘藍、蘋果、葡萄、西蘭花、豆類、茶和菠菜。
根據山奈酚的終端產品來看,主要分為食品級、醫藥級和其他細分市場,醫藥級目前占比明顯。
Global Market Insights發布數據顯示,美國98%的山奈酚市場需求來自制藥行業,功能性食品飲料、營養補充劑、局部美容霜等正成為新的開發方向。
在營養補充劑行業,山奈酚主要用于免疫支持和炎癥類配方產品中,在其它健康領域也有應用的潛力。
山奈酚全球市場很有發展潛力,目前該成分代表了57億美元的全球消費品市場。
同時,該成分還可以防止富含高能量營養素的食物變質,為此特定食品或化妝品應用其可作為新一代的抗氧化防腐劑。
此外,這種成分甚至可能用于農業,研究人員2020年對該成分作為環保作物保護劑進行了深入研究,潛在的應用是多種多樣的,遠超出了膳食補充劑、食品和個人護理成分。
02 生產技術工藝的“革新”
目前,全球的山奈酚供應商包括Merck Millipore、AppliChem、INDOFINE和TCI Chemicals等,主要的生產工藝以化學合成為主。據悉,大多數化學合成的山柰酚是從羥基苯甲酸開始的,它是山柰酚的前體。羥基苯甲酸主要來源于苯酚和二氧化碳,這兩種化學物質都來自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
隨著消費者對天然健康產品關注,如何以一種更天然和環保工藝生產原料成為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2021年末,丹麥生物技術公司Biosyntia和法國白色生物技術公司Lantana Bio簽署了一項許可協議,將創建一個新的技術平臺。根據雙方協議,兩家公司通過發酵技術開發更可持續的類黃酮生產工藝,Biosyntia負責原料生產和商業化,首個商業化原料就是山奈酚。
就在這款原料剛商業化不久,美國Conagen公司在2022年初也推出發酵技術來源的山奈酚,其是從植物中提取的糖開始,通過特殊的工藝進行微生物發酵,微生物使用與其他生物體用于將糖自然轉化為山奈酚的相同生物學特性,整個工藝避免使用化石燃料衍生物。同時,精確發酵比使用石化產品和植物提取來源的產品更具可持續性。
03 憑借發酵技術,Biosyntia布局“新”市場
為持續推動發酵工藝在營養原料方面的創新應用,Biosyntia公司2022年初和德國瓦克集團宣布簽署一項合同,開發發酵來源生物素的大規模生產工藝。長期合作旨在使基于發酵的生物素可用于相關產品應用,包括食品飲料、嬰兒營養品、營養保健品、寵物食品、動物飼料、藥品和化妝品等。
Biosyntia公司擁有專有的微生物技術平臺,正在為美容和營養行業構建快速增長的活性成分管道,瓦克為此次合作帶來了生物技術工藝開發和工業規模發酵方面的專業知識。2026年,全球生物素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76億美元,目前市場上可用的生物素是由不可再生的石化產品合成生產的。
目前,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場規模高達數十億歐元,并且以每年9%的速度在快速增長。發酵技術在創造有益于消費者健康的可持續和天然植物成分方面更具有優勢。與競爭制造商相比,其生產過程產生的“環境足跡顯著降低”。
此次,Biosyntia建立的新技術平臺將開發出大規模、可持續生產且目前難以生產的數千種黃酮類化合物。通過開發和應用專有的生物工藝,能夠以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一種更天然、更可持續的替代品,以替代當今的營養保健食品配方中常用的原料。
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會推動原料應用維度的突破。
植提橋將于2022年4月21-22舉辦“未來營養素峰會(FFNS)”,其中特設“產業新技術|應用研究新發現”版塊,專門探討從技術的角度去挖掘新的熱點趨勢和原料方向,包括人工智能算法大數據、營養素精準釋放技術等。